Robot hands holding an origami bird

評論

在數碼時代,我們如何能夠保留商業世界人性化的一面?

Jason Stockwood 接受 Etan Smallman 的訪問時表示,我們不必懼怕辦公空間的先進技術。相反,我們應善用這些技術,讓它為人類帶來巨大價值

 

人工智能的出現讓許多企業老闆和員工對於行業動盪和大規模裁員的前景感到恐慌。可是,「機器崛起」一定是件可怕的事情嗎?

獲《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英國最佳領袖的 Simply Business 行政總裁 Jason Stockwood 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的新書《Reboot: A Blueprint for Happy, Human Business in the Digital Age》(1) 中,他主張我們應持有樂觀的態度,認為人們可以利用技術來建立更強大的團隊,並激發公司內部的創造力。他將於本文接受雷格斯雜誌的獨家採訪,與我們分享他對此的看法。

談到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外界的討論主要圍繞著大規模失業的問題。您認為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嗎?

幾年前,牛津馬丁學院的一項研究 (2) 探討了電腦化日益普及所帶來的就業前景,並宣稱 47% 的職位很可能會被淘汰。

然而,當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據時,我注意到幾件事情。這項研究似乎不僅忽視了我們憑藉科技所獲得的進步,而且也不符合我過去遇到技術限制時的經驗。例如,我以前經常想在新的地方展示 PowerPoint 投影片,結果卻遇到技術問題。

我也不認為某些職業是神聖得不容侵犯。既然有些 100 年前的工作如今已不復存在,那麼現今的職位憑什麼會一直存在而不受到挑戰呢?

事實上,我視科技為一種良機。科技可以助我們減少工作時間,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或做更多有趣的工作。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是一個歷史性時刻,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樹立對資本主義和工作性質的看法,並讓我們確保科技能夠惠及所有人,而不是將資本集中在越來越少的人手中。

企業要如何做,才能由注重過程的運作方式過渡至以人為本的模式?

關鍵在於運用科技的方式。我認為,我們需要改變企業所關注的焦點,使它們不僅考慮股東(當然他們很重要),同時亦考慮環境、整個社會和員工的因素。

科技帶來的希望是,它能解放我們所有人,讓我們過上更自由的生活;可是,正正因為我們彼此密切聯繫,從而令到我們更加埋頭苦幹,使壓力成為了一種流行病。相反,我們應思考一下,人類可以如何分享科技帶來的好處及優勢,以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勞動人口和社會。

說穿了,有了更投入工作的勞動人口,以及讓員工獲得公平待遇或享有靈活性的環境,他們就會更努力工作,而你就會擁有工作效率更高的團隊。

在決定科技為公司帶來的影響方面,公司領袖會有多大選擇權和話語權?

他們可說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比起參政,我對發展企業業務更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裡有更多的自由。若你的企業並非上市公司,這一點尤其明顯;你可以選擇以長期角度發展公司的業務。我本身來自科技領域,我選擇擁抱科技,不想阻擋這股潮流;不過如果發展科技只是為了提高利潤和效率,我認為這太大材小用了。

例如,我公司的客戶服務中心已採用了自動化技術。我認為,如果像這樣的新科技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業績增長,並且改善客戶體驗,那麼它應該有更多的益處。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便應分享其益處,而不是僅僅裁掉員工。

如果能實現收入增長,我們計劃於 2020 年將客戶服務中心的工作天改為每週四天,同時薪資維持不變。員工將可自行決定如何運用其休息日。他們可能在這些日子參加再培訓課程,或者減輕照顧孩子或父母的壓力。或者,他們也可以工作多一天,賺更多的錢。

科技可以如何讓我們創造更愉悅、更健康、更具創意的辦公空間?

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違直覺,但我已經禁止員工在會議期間使用任何科技裝置。這些裝置會為員工的參與度和專注力造成很大的干擾,手機更是如此。我們的想法是,如果你出席會議,就需要全神貫注,如果你認為會議對你沒有幫助,你完全有權離開。

當然,我們會使用遙距辦公技術,包括先進的視像會議,以及讓人們在另一個地理位置中任意移動的網真機械人。

此外,我們亦採用了數據科學,以及為辦公室員工製作的健康即時報告。健身追蹤器近期似乎十分流行;我們可以研究如何使用它們,以提升員工的表現,了解他們在哪天工作效率更高,或者什麼時間應該提醒他們休息或做特定類型的工作。我還十分好奇數據科學可以如何在不干擾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下,協助人們緩解壓力。

獲《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英國最佳領袖的 Simply Business 行政總裁 Jason Stockwood

獲《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英國最佳領袖的 Simply Business 行政總裁 Jason Stockwood

 

情商(而非人工智能)在資訊時代將扮演什麼角色?

斯坦福大學的 Yoav Shoham 教授 (3) 是人工智能領域最著名的專家之一。他認為,當人們談論人工智能擷取人類智慧時,就好像在想像身處地球的我們與星系和恒星之間的關係;就我們在過去 20 年所取得的進步而言,我們的成就渺小得有如站在椅子上。

當中部分的原因,是我們尚未真正了解人類意識的許多方面。人們提出機器將取代人類的論點,但這個想法忽略了一些更廣泛和更重要的哲學觀點:如果有些工作機器可以做得更好,那就讓它們去做吧。讓它們增強我們自己的智慧。

如果我們將機器定位為人類的僕人,而不是將它們的崛起視為一場零和博弈,我認為這將會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人文願景。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實現更宏大、更大膽的目標,如解決水源短缺、食物短缺或能源短缺的問題,並使用它來輔助人類完成我們擅長的事情,像是表達意念、與彼此溝通,以及構思想法。

領袖應該如何為公司計劃,以抵抗住未來的考驗?

不管它們承認與否,每間公司都離不開科技和數據。因此,如果企業現在不開始審視自己的核心能力,又不希望為未來改變自己的能力,它們將會陷入困境。

儘管如此,如果您與行政總裁們交談時,他們都會說同樣的話:招募最優秀的人才是最大的挑戰。我們必須培養以人為本的文化,關心並重視員工,這樣公司才可在未來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文化,讓員工能夠勇於探索取得成功的方法,在業務發展中逐步改善,而不是像 30、40 年前那樣,為員工規劃一條固定路線。

訂立策略,聘請優秀的人才,然後放手讓他們去發展才能。對於需要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企業,這就是我們能夠提供的最好辦法。

持樂觀態度的最有力論據是什麼?

我想我們曾經遇過同樣的處境。無論是工業革命、二戰後科技,還是 1980 年代日本透過機械人和製造業重振經濟,我們都曾改變過社會;人類天生就會糾正方向。美國西岸一些科技專家的想法有時候會太過偏離現實。既然我們可以用現有的科技解決更貼近生活及更普通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還在討論小行星採礦呢 (4)?在開始擔心如何將人類思維上載至虛擬世界前,我們應該設法解決更加切身的問題,比如食物銀行的員工數量和能源短缺。企業如能秉承這種精神,便可以成為一股真正向善的力量。

 


Etan Smallman 是一位英國記者,他的作品曾發佈於諸多報紙,包括《衛報》、《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南華早報》

資料來源:

(1) https://www.penguin.co.uk/books/111/1116257/reboot/9780753552728.html

(2) https://www.oxfordmartin.ox.ac.uk/downloads/academic/The_Future_of_Employment.pdf

(3) https://cs.stanford.edu/faculty-profile/yoav-shoham

(4) http://theconversation.com/mining-asteroids-could-unlock-untold-wealth-heres-how-to-get-started-95675